● 丞
chéng ㄔㄥˊ
详细字义
〈动〉
(1)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两只手,下面象人掉在陷阱里,合起来表示救人于陷阱之中。( zhěng)本义:拯救)
(2) 辅佐;辅助 [assist]。
如:丞弼(辅佐;也指辅佐的大臣或职位);丞辅(辅助)
(3) 通“承”。接受、秉承 [bear]
前疑后丞。——《孝经·谏诤章》注
于是丞上指,请造白金及五铢钱。——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
词性变化
〈名〉
(1) 古官名 [auxiliary official]
(2) 传说为帝王的四辅之一,是辅佐帝王的最高官吏
(3) 佐官名。秦始置。汉以后,中央和地方官吏的副职有大理丞、府丞、县丞等
【廣韻】署陵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辰陵切【正韻】時征切,𠀤音承。【玉篇】繼也。【廣韻】佐也。【正韻】副貳也。【禮·文王世子】虞、夏、商、周有師保,有疑丞。
又【戰國策】堯有九佐,舜有七友,禹有五丞,湯有三輔。
又【前漢·百官表】丞相秦官金印紫綬,掌丞天子助理萬機。【註】應劭曰:丞者,承也。相者,助也。
又【前漢·淳于長傳】扶丞左右,甚有甥舅之恩。
又【宋史·天文志】紫微垣西蕃七星,第七星爲上丞。東蕃八星,第八星爲少丞。
又與承通。【史記·張湯傳】於是丞上指。今本或作承。
又【廣韻】常證切,承去聲。縣名。在沂州,匡衡所居。
又【韻補】叶之郢切。與拯通。【揚雄·羽獵賦】丞民於豐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