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 鬱
yù ㄩˋ
詳細字義
◎ 鬱
〈形〉
(1) (“鬱”爲形聲,從林,鬱( yù )省聲。本義:繁盛的樣子)
(2) 同本義 [luxuriant;rush]
鬱,木叢生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鬱彼北林。——《詩·秦風·晨風》
鬱郁園中柳。——《古詩》。注:“茂盛也。”
桑榆鬱相望,邑里多雞鳴。——唐· 王維《贈房盧氏琯》
又如:鬱秀(茂密秀麗);鬱茀(鬱勃。茂盛的樣子);鬱茂(茂盛)
(3) 隆盛;繁多 [various]
洛陽雲樹鬱崔嵬。——元· 楊果《洛陽懷古》
又如:鬱盎(旺盛,引申爲久長);鬱綠(深綠);鬱翠(蒼翠,濃綠);鬱霧(濃霧)
(4) 憂鬱 [depressed;gloomy;melancholy]
故樂愈侈,而民愈鬱,國愈亂。——《淮南子·泛論訓》
又如:鬱尼(鬱悒不申);鬱邑(鬱悒);鬱忡忡(憂慮不安的樣子);鬱沉(憂鬱沉悶)
◎ 鬱
〈動〉
(1) 積聚 [gather]
鬱濁困滯。——《管子·中匡》
又如:鬱釀(積聚摻和);鬱黑(因溼熱鬱積而變黑);鬱伏(蘊藏隱伏);鬱聿(蘊積);鬱浹(蘊結滿溢);鬱雲(積雲)
(2) 怨恨;憤怒 [grudge]
或有宛足鬱怒。——傅毅《舞賦》
又如:鬱伊(憂憤鬱結);鬱怨(怨恨鬱結)
(3) 鬱積,阻滯 [stagnate]
精氣鬱也。——《呂氏春秋》。注:“不通也。”
鬱湮不育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二十九年》。注:“滯也。”
忠良切言皆鬱於胸。——《漢書·路溫舒傳》
又如:鬱陶(憂思鬱積,思念的樣子);鬱噎(阻塞,鬱積)
常用詞組
〔古文〕𦉚【唐韻】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類篇】【韻會】𠀤紆物切,音罻。【說文】木叢生者。【詩·秦風】鬱彼北林。【傳】鬱,積也。【疏】鬱積而茂盛。
又【詩·豳風】六月食鬱及薁。【傳】棣屬。【陸璣疏】其樹高五六尺,其實大如李,色正赤,食之甘。
又【書·五子之歌】鬱陶乎予心。【疏】鬱陶,憤結積聚之意。
又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鳧氏】鍾弇則鬱。【註】聲不舒揚。
又【禮·內則】鳥皫色而沙鳴鬱。【註】鬱,腐臭也。
又【左傳·昭二十九年】鬱湮不育。【註】鬱,滯也。
又【爾雅·釋言】鬱,氣也。【疏】謂鬱蒸之氣也。
又【廣雅】鬱,長也。
又【廣韻】鬱,幽也,悠思也。
又地名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鬱林郡,故秦桂林郡,屬尉佗。
又水名。【山海經】鬱水出象郡。
又姓。【廣韻】出《姓苑》。【干祿字書】俗作欝。
又與𩰪通。【周禮·春官】鬱人和鬱鬯,以實彝而𨻰之。【註】鄭司農云:鬱,草名。十葉爲貫,百二十貫爲築,以煮之鐎中,停于祭前。鬱爲草若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