孑 字的意思
字帖
拼音 jié
注音 ㄐㄧㄝˊ
縂筆畫3
偏旁部首
部外筆畫0
五筆86BNHG
倉頡NNM
鄭碼YAVV
筆順編號521
四角號碼17407
UNICODE5B51
間架結搆單一結搆
基本釋義

jié ㄐㄧㄝˊ

  1. 单独,孤单:~然一身。茕茕~立。~遗生物(活化石)。
  2. 〔~孓〕蚊的幼虫。通称“跟头虫”。
  3. 古同“”,古代兵器名。

详细字义


jié

〈形〉

(1) (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人缺右臂形。本义:缺少右臂)

(2) 同本义 [without right-hand]

孑,无右臂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(3) 孤单,单独 [lonely]

胡有孑然其效戎翟也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

何孤行之茕茕兮,孑不群而介立。——张衡《思玄赋》

(4) 又如:孑居(孑栖。独居);孑弦(单弦);孑轮(一辆车)

(5)[small]。如:孑义(小仁小义);孑盾(兵车上用的小盾);孑孑(细行,小惠)

(6) 剩余 [residual]

孑,余也。——《方言二》

(7) 又如:孑黎(遗民;残存的百姓);孑余(剩余;残余)

(8) 特立,出众。多指才能、人品等 [outstanding]

孑,俊也。——《方言二》

孑孑干旄。——《诗·鄘风·干旄》

(9) 又如:孑杰(卓立,特出);孑然(特立;又指孤立,孤单)

词性变化

jié

〈名〉

戟。古代的一种兵器 [trident]

楚武王尸,授师孑焉,以伐 。——《左传·庄公四年》杜预注:“尸,陈也。 也,更为 陈兵之法。 扬雄《方言》:‘孑者,戟也。’”

康熙字典

【廣韻】居列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吉列切【正韻】古屑切,𠀤音結。【說文】人無右臂形。【玉篇】單也,餘也,後也,短也。【集韻】健也。【詩·大雅】靡有孑遺。言周之民無復有遺者。

又孑孑,特出貌。【詩·鄘風】孑孑干旌。

又戟也。【周禮·夏官·大司馬司戈盾註】戈有旁出者爲句孑。【左傳·莊四年】楚武王荆尸,授師孑焉以伐隨。【揚子·方言】凡戟而無刅謂之孑。俗作𨥂

又孑孒,水中赤蟲。游水際,遇人則沈。俗呼沙蟲。一名蜎蠉。【淮南子·說林訓】孑孒爲蟁。【註】倒跂蟲也,化爲蟁。蟁卽蚊也。

又姓。見【奇姓通】。

又【集韻】激質切,音吉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