觱 字的意思
字帖
拼音
注音 ㄅㄧˋ
縂筆畫16
偏旁部首
部外筆畫9
五筆86DGKE
倉頡IRNBG
鄭碼HMRL
筆順編號1312515343535112
四角號碼53227
UNICODE89F1
間架結搆上下結搆
基本釋義

ㄅㄧˋ


  1. 〔~篥〕古代管乐器,形似喇叭,用竹做管,用芦苇做嘴,亦作“觱栗”。
  2. 〔~发〕风寒冷。

详细字义


康熙字典

【唐韻】畢吉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壁吉切,𠀤音必。【說文】羌人所吹角屠觱,以驚馬也。【徐曰】今之觱栗,其聲然也。俗作篳篥。

又觱發,風寒也。【詩·豳風】一之日觱發。【說文】作滭冹。

又觱沸,泉湧出貌。【詩·小雅】觱沸檻泉。【玉篇】或作滭。

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𠀤王勿切,音䬑。亦羌人吹角。 【說文】本作𧥑。【六書正譌】吹皆角音,故从角。𢨋,古誖字,諧聲。然今時惟知觱矣。《說文》冹,一之日㓖冹。